昨日(28日),廣信材料發布了2019年半年度報告稱,在本報告期內,營業總收入為40,615.1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9.9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23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9.46%,并稱報告期內由于受上游部分原材料漲價等影響,油墨、涂料業務毛利率同比有所下滑;但整體銷售額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增長,主要原因為涂料業務增幅較大等。

據涂料采購網了解,進入8月以來,國內各大化工企業相繼發布了2019年半年度報表,雖然營業收入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均為較大數值,但相比同期數據來說,就能很直觀的看出2019上半年企業經營狀況究竟如何。


根據上表可以看出,東方雨虹、集泰化工、亞士創能等15家上市公司2019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均為同比增長狀態,其中道恩股份營業總收入為12.99億元,同比增長為142.74%;
道恩股份公告指出,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在2019年上半年中,其堅定踐行大客戶戰略,提高客戶黏度,聚焦高附加值產品領域的突破,以及開發高端產品,擴大優質客戶群的覆蓋面,不斷搶占高端市場。
而渝三峽等8家上市公司則出現了營業總收入同比下滑的情況。其中渝三峽營業總收入為2.30億元,同比減少34.37%,據渝三峽半年報分析,變動的主要原因是按照其年初董事會制定的工作方向繼續聚焦油漆涂料業務,化工貿易業務在保證資金安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開展業務,繼續大幅減少全資子公司化工公司化工貿易業務影響所致,其還稱,2019年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環保督查持續推進,涂料行業進入快速轉型的關鍵時期,新形勢下,渝三峽將圍繞高質量發展和主營發展戰略,加快綠色發展,加快區域布局,做大做強主業。



(以上數據來源于各企業發布的年報)
而在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方面,則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凱倫股份、山東赫達等16家上市公司較上年同期均有所增長,其中紅寶麗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900萬元,同比增長276.81%,可謂是翻了2倍,集泰化工緊隨其后,以3128萬元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270.63%位列第二名。
龍蟒佰俐、萬華化學等7家上市公司出現了同比減少,其中雅本化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83.64萬元,同比減少91.06%。這個數值實在是令人震驚不已。但據雅本化學半年報告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其主要生產基地南通雅本受2月底發生的廢水處理區域安全事故影響,意外停產3個多月,影響了二季度的生產,使得二季度業績下行,依靠前期產品庫存以及醫藥等業務收入難以覆蓋整體運行成本,因此上半年業績較去年同期下降。其他上市公司半年報中也紛紛指出,由于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國內的經濟也面臨了不少壓力,下游市場需求不足,價格波動下行,多種原因推動企業上半年利潤同比減少,并相信會在下半年依靠自身的技術,努力開拓市場,將會有更好的成績出現。
除了國內的上市公司以外,國外的不少化工企業也對自己二季度或半年的經營情況作出了預告。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巴斯夫、贏創、阿克蘇諾貝爾、PPG等知名化工企業二季度的營收、凈利潤、銷售額等類目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以國際知名化工巴斯夫集團為例,巴斯夫二季度銷售額為152億歐元,同比下降了4%。
此前巴斯夫曾表示,2019年二季度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顯著低于預期,以及下調2019全年營收和利潤預期。工業生產明顯低于預期,為巴斯夫的銷量與利潤帶來負面影響。
巴斯夫首席執行官也表示,由于宏觀經濟狀況不佳,巴斯夫計劃在今年第四季度末完成其建筑化學品業務的出售。在今年6月末,巴斯夫披露將在2021年底之前,全球裁員6000人,德國本土裁員3000人。化工巨頭的斷臂求穩,明顯給化工行業拉響了警報,也昭示了未來化工行業可能出現的一些情況。
贏創、科思創、帝斯曼、伊士曼等化工企業銷售額較上年而言也都出現了小幅下滑,這與下游行業的需求疲軟和國際經濟行情的不斷下滑脫不了關系。
上市公司已經是行業中的佼佼者,無論是產品銷售還是品牌口碑,都在行業內遙遙領先于其他企業,縱觀眾多化工企業的二季度及半年報,國際化工企業業績普遍下滑,也就意味著國際市場環境并不樂觀。而國內業績增長企業數量明顯多于下降企業數量,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